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4/07辽宁就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下发通知
- 04/01兽用金银花提取物养猪的功效,兽用金银花提取
- 03/09毕节七星关:多措并举强服务 助力养殖业健康发
- 03/09生猪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猪价大概率高位震
- 03/09生猪养殖业发展进入高门槛阶段 头部企业站上风
知识生态乡村建设陈庄的故事
1. 自然农法果蔬种植
2. 陈庄概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各地纷纷探索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那些相对远离城市、处于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的传统农业村落,在村民知识技能较有限的背景下,如何在传统普通乡村的现状中建设美好家园?如何破解自然约束下的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难题?江苏省茅山山脉九龙山深处的自然村落——陈庄,找到了一条希望之路,以村民为主体、科技为支持的知识乡村建设,在限制开发区域践行生态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宜居环境的样板。
浓郁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陈庄,地处太湖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优良,三山环绕,呈低山丘陵地貌特征。村庄及周边农田和山体总面积约215公顷,农田与森林交叉错落,池塘珠串,具有完整的浅山生态系统。本地原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中药材种类丰富,保有自然冲田、地质遗存等多样化的大地景观,是苏南地区少有的能够拥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自然田园风光乡村。
村落布局依山形坡度缓降建村,在地势较平坦的聚落区,家家户户紧邻,以米石小路贯穿。村庄风貌保留着传统的自然肌理和院落文化。全村有80户农户,户籍人口267人,60%的村民仍留守本地,以经济林木种植为生,农户户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尽管村民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但民风淳朴,户户是近邻。
在主体功能为限制开发区发展生态产品、走上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陈庄转型实践的初衷。2014年开始,陈庄开展了为期五年多的乡村转型与运营试验,在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研究员及团队与台湾专业乡村运营公司组成的项目团队,以及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陈庄全体村民的协助下,有效探索了偏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18年5月,陈庄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并获得项目资金支持。
知识生态乡村的转型实践
自然农法产业的引导与发展
3. 野生木耳
4. 新建真空源分离污水处理设施
为了鼓励、动员所有村民全过程参与乡村发展、共享成果,陈庄试验引进了台湾乡村社区营造经验,根据社区诉求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规划运营团队通过近500人次的入户交流,全面收集关于村庄生态、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网络等地方性知识,明晰乡村发展特点与村民需求;同时,向村民传递乡村发展新理念,与村民共同确定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即以自然有机农业(无任何农药化肥施用)发展为基础,拓展至乡村美食和商品加工、农业观光休闲、教育培训的“自然农法全产业链”。
试验根据每位村民的技能、每户农户的产业参与选择,为村民分组提供自然种植、畜禽养殖、民宿经营等的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参与自然农法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培训学习,陈庄村民已开始进行自然农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利用生物相生相克原理统筹不同种类蔬菜种植时间与布局,消除农药的使用,并使用自家制作的植物精华营养液,促进蔬菜生长,消除化肥的使用,村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通过果蔬腌制工班学习,村民开始结合地方传统腌制工艺对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解决了果蔬难以保存的问题;通过市场营销技能培训,村民初步掌握了“互联网+农业”定制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搭建起与城市特定消费群体供需信息对接与营销平台,解决传统村民市场信息有限、农产品进入市场困难的问题;最后,在规划运营团队协助下,村民能够独立进行农产品的城市配送。该生产营销系统覆盖了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目前,村民可以独立进行自然农法蔬菜种植初加工,在销售过程中很好地与城市客户进行沟通,赢得较好的口碑和声誉。
适应性乡村设施建设的探索与优化
在乡村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方面,陈庄着重探索适应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建设和治理方式。针对村民和村庄发展对供水、污水设施和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借助生态环境与农业科技成果在乡村转化示范,因地制宜建设了农村小规模供水系统、真空源分离污水收集与资源化利用系统、水塘与水系环境整治设施。
试验开展前,陈庄是区域内唯一尚未接入区域供水的村庄。供水是陈庄发展的首要需求。项目组引进了中科院农村小规模供水技术,结合陈庄的地质地貌与水文特点,制定了以本村新坝水塘为饮用水源地的供水方案,有效解决了陈庄集中水源水量与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使集中供水成本大大降低,深受村民欢迎。
文章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网址: http://www.ddcqyzy.cn/qikandaodu/2021/0415/662.html
上一篇: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方式与思路
下一篇:畜禽养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