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2/10吉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
- 02/10云南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02/10推动畜禽养殖数字化转型,壹农源获2000万元Pre
- 02/10惠民县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加强畜禽养殖水线雾线
- 02/10畜禽养殖概念反弹 关注后周期板块
北京地区养殖业农民培训的需求分析
当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急需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技能水平,解决北京郊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为了解北京地区养殖业农民的基本状况和培训需求,2015年3月至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通州区、房山区、大兴区、延庆县、密云县、怀柔区、平谷区等区县对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了关于培训需求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0份,其中有效问卷720份,有效回收率98%,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北京地区从事养殖业农民的基本情况及其培训需求。 一、基本情况 (一)性别与年龄构成 本次调查养殖业从业人员720人,其中男性374人,占52%,女性345人,占48%。其年龄结构如表1。 表1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表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人数/人 14 91 261 312 42所占比例/% 1.94 12.64 36.25 43.33 5.83 由表1可见:北京地区从事养殖业人员主要集中在41~60岁之间, 占总人数79.58%;这一年龄范围外,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逐渐减少,30岁以下的人员只占1.94%,60岁以上人员占5.83%,这与年龄大体力不及有关。 (二)文化程度构成 受教育的程度是一个行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程度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大专、高中(中专和技工学校)、初中及以下。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见表2。 表2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表初中以下 初中 高中 大专 本科人数/人 82 395 186 44 2所占比例/ % 11.81 55.28 26.25 6.39 0.28 由表2可见,北京地区养殖业人员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这两类人员占总人数的81.53%,而大专只占6.39%,本科仅占0.28%,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养殖生产的人员越少,这严重制约北京地区养殖水平的提高。 (三)其他 此外,北京地区养殖人员与地区分布有关,养殖业家庭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本次调查将北京从事养殖业人员所在地区分为平原区、半山区和山区,将家庭收入分为2万元以下、2~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4个等级,统计结果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员0%。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地区分布和家庭收入统计情况见表3。 表3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地区分布和家庭收入统计表地区分布 家庭收入(万元)平原区 半山区 山区 2万元以下 2万元~5万元 5万元~10万元人数/人 246 348 126 375 184 161所占比例/ % 34.17 48.33 17.50 52.08 25.56 22.36 由表3可见,北京地区养殖人员主要分布在半山区和平原地区,半山区人员占48.33%,平原地区占34.17%,而广大的山区只占17.50%。农业在北京地区经济效益低的状态没有改变,养殖业仍然是高风险、高投入、效益低的产业,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家庭占52.08%,2~5万元的家庭也只有25.56%,5万元~10万元的家庭22.36%。 二、 培训需求 (一)培训目的分析 养殖技术培训是提高养殖人员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养殖人员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增加经济收入重要措施。为了鼓励养殖人员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北京市政府对养殖业给予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养殖人员参加培训可以获得补贴、培训证书或学历证书。调查显示,养殖人员参加培训呈现出不同的目的。养殖人员参加培训目的统计见表4。 由表4可见,养殖人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培训提高养殖技能、增加经济收入是他们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分别占33.05%和34.05%,同时也有21.94%的养殖人员想通过参加培训获得政策扶持和政府补贴,而获得证书、获得学历和其它目的人员不到10%。 表4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目统计表增加收入 提高技能 获政策扶持 获补贴 获证书 获学历 其他人数/人 239 232 154 154 63 63 28所占比例/ % 34.05 33.05 21.94 21.94 8.97 8.97 3.99 (二)培训方式分析 本次通过对养殖人员希望参加培训的类型、培训的层次、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调查发现,养殖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养殖业工作的特点等因素会影响其对培训方式有不同的选择。 1. 养殖人员期望参加培训类型分析 培训类型主要包括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管理能力、学历教育和其他5项指标,养殖人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培训的类型进行了选择,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养殖人员期望参加培训类型统计见表5。 表5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期望参加培训类型统计表实用技术 职业技能 管理能力 学历教育 其他人数/人 309 232 88 21 53所占比例/ % 44.02 33.05 12.54 2.99 7.55 由表5可见,养殖人员对养殖实用技术的需求期望度最高,达到44.02%;对职业技能需求期望度达到33.05%;对于管理能力的提升相对不够重视,只有12.54%;对于学历教育和其他类型的培训期望度不高。这也说明养殖人员在长期养殖生产过程中体会到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但也暴露出严重的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 2.养殖人员期望参加培训层次分析 目前北京地区养殖人员从年龄上集中在40~60岁,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对于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不再追求,而更趋向于技术的实用性。本次通过对一事一训、短期培训、证书培训、中专学历、大专以上学历和其他6项指标调查结果,评价养殖人员对培训层次的认同性。养殖人员期望参加培训层次统计见表6。 表6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期望参加培训层次统计表一事一训 短期培训 证书培训 中专学历 大专以上学历 其他人数/人 215 298 77 0 44 66所占比例/ % 30.63 42.45 10.97 0.00 6.27 9.40 由表6可见,养殖人员对针对解决某一个问题的一事一训和针对某一项技术的短期培训更加重视,分别占30.63%和42.45%;对于培训证书的期望占10.97%,这可能与获得政府补贴有关。如果培训能够获得学历,养殖人员更看重大专以上学历,占6.27%,对中专学历关注度为0%。 3.养殖人员期望参加培训方式分析 培训方式的选择必须考虑被培训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从事养殖业的人员受教育的层次、接受知识的快慢和工作特点影响着培训方式的选择。本次通过理论面授、演示加操作、顶岗实习、网络远程、多方式结合5项指标调查评价养殖人员期望采用的培训方式,为选择最佳培训方式提供参考。养殖人员期望参加培训方式统计见表7。 表7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期望参加培训方式统计表理论面授 演示加操作 顶岗实习 网络远程 多方式结合人数/人 161 316 21 42 161所占比例/ % 22.93 45.01 2.99 5.98 22.93 由表7可见,养殖人员最青睐的培训方式是演示加操作,占45.01%;其次是理论面授和多方式结合的方式,占22.93%;而由于养殖业工作特点,极少数人选择顶岗实习,只有2.99%。所以,对养殖人员的培训不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 4.养殖人员期望参加培训地点分析 许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总抱怨参加培训的养殖人员不积极,到场的人数很少,培训效果不好,这可能是培训的地点选择出了问题。本次设置了外地、北京、区县、乡镇和本村5项培训地点作为选项,了解养殖人员对培训地点的要求。养殖人员期望的培训地点统计见表8。 表8 北京地区养殖业从业人员期望参加培训地点统计表外地 北京 区县 乡镇 本村人数/人所占比例/ % 42 5.98 77 10.97 112 15.95 232 33.05 239 34.05 由表8可见,养殖人员对培训地点的选择与养殖地点有关,距离其养殖地点越近选择者越多,越远选择者越少。选择在本村开展培训的占34.05%,选择乡镇占33.05%,这两个地点距离养殖场较近,而选择外地培训的只占5.98%。 (三)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 培训质量与养殖人员自身的特点有关,也与专家选择的目标是否与农民需求吻合、方式与要求是否适应、内容是否能满足需要、重复培训是否过多、培训是否缺乏后续服务、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专家讲课语言是否能让养殖人员听懂等因素有关,本次对以上指标在养殖人员中进行调查。由表9可见,各因素所占比例较均衡,但影响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重复培训过多、目标与农民需求脱节、内容不能满足需要、缺乏后续服务、方式与要求不适应,分别占20.94%、16.95%、15.67%、15.67%、12.96%。 表9 影响培训质量因素统计表目标与农民需求脱节方式与要求不适应内容不能满足需要重复培训过多缺乏后续服务时间安排不合理讲课听不懂人数/人 119 91 110 147 110 62 63所占比例/ % 16.95 12.96 15.67 20.94 15.67 8.83 8.97 三、问题分析 1.从收回的702份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从事畜牧养殖业的男女比例相等,约各占50%; 而在年龄构成上发现,近一半(43%)的从业者在51~60岁的年龄段,41~50岁年龄段也占到较大比例;养殖从业者的文化程度较低,一半以上(56%)的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而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6.3%;养殖收入相对较低,52%的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5万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为0。这主要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工作,只有留下的妇女、老年人还在从事畜牧养殖业,而小规模的家庭养殖业收入也并不高,是一项高劳力、高风险而低收入的工作。 2.对培训方式的分析,多数被调查者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型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合计约占77%),并同时希望培训方式为演示加操作这种更直观、能交流的方式,这是由于从事畜牧养殖业的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生活并不富裕,因此他们希望培训能够帮助解决即时遇到的问题,并喜欢看得见、摸得着、能交流的培训方式;有42.8%的受访者希望参加短期培训,有约67%的受访者希望在离家较近的本镇或本村参加培训,这是由于培训时间短、离家近,养殖户有更多的时间回家做饲养工作或其他务农工作,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家人,接送上学的孩子或为老人做饭等。 3.分析培训组织方式对培训的影响,目标与农民需求脱节、方式与要求不适应、内容不能满足需要、重复培训过多、缺乏后续服务、时间安排不合理、讲课听不懂等因素所占比例较均衡。 四、培训建议 1. 改进培训方式,以加强实用性培训为主。在培训方式上更多地尊重养殖者的需求,灵活安排培训地点,可在养殖场(户)的畜禽舍附近,可以是针对一户的培训,或者是附近几户的培训,将大型培训班打散,在各自的养殖场,就其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培训,或就某一技能技术手把手的教会。北京未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对此可采用多专业合作的培训模式,整合养殖、种植、经济、旅游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培训。 2.丰富培训内容,围绕地方特色产业 ,按需求除开展畜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外,还应有对养殖政策、畜牧法律法规、牧场经营管理、品牌创业技能以及文化 、卫生、环境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 3.加强培训教材建设,各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编写一部适合养殖业农民学习的文本资料或电子材料,例如,养殖技术小手册、口袋书、漫画笔记等,也可以做一些动画、图片等比较丰富的幻灯片以及养殖技术小视频等。在每一次培训结束后留给养殖户,让其在日常生产中再学习,再吸收,再利用。 4.整合培训资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依托北京市农广校及各区分校、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合理利用区农委、农研所、各镇成人学校、技术推广机构、区职业高中、区技术学校等各类培训资源,争取相关专业院校、部门配合,利用国家对农民培训的各种政策,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培训。
文章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网址: http://www.ddcqyzy.cn/qikandaodu/2021/0215/550.html
上一篇:畜禽养殖场粪污的综合治理技术
下一篇: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