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2保护绿水青山保持高压态势 对畜禽养殖污染坚决
- 11/12全省首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出炉!云浮通过行
- 11/12金澜达环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11/12畜禽粪污处理,养殖业最头痛的问题,涂山环保
- 11/12菁华铺乡全力确保畜禽养殖业退出禁养区
“粪土”变“金钱”乡村更美丽 —— 甘州区畜
一路向西,在风景旖旎处遇见金张掖,邂逅甘州大地。湛蓝如水的天空下,是一望无垠的草地,触手可及的云朵,像极了成片的羊群,远处,美丽的祁连雪山清晰可见。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不仅风景好,甘州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也做得好,近年来,甘州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乡村振兴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形成了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同时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着力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如今,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农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小平介绍说,甘州区是全国畜牧大县(区),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始终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重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机制创新、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等措施,推进现有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质改造和完善配套,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和农牧循环、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甘州区畜牧业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这是甘肃省唯一一家能够规模化处理病死动物的大型站点——甘州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为了防止异臭和细菌侵害,保证健康安全,来访者必须戴口罩才可进入。
该处理中心负责人陈兴聪介绍说,该项目于2019年10月建成并投产使用,总投资3 850万元。该处理中心新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车间1栋4 000平方米,安装专用生物化制罐1套,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统筹规划、财政补助”的工作原则,通过生物化制技术对全区病死动物实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开创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运行模式。
“我们的生物化制模式,是在借鉴了山东、浙江等地先进技术、丰厚经验和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的畜禽养殖情况,从而形成的全新的无害化处理工艺和能源转化系统,具有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生产安全、节能环保的特点。每年可处理病死动物1万吨,畜禽粪污2万吨,处理后的肉骨粉和油脂,用来制作有机肥、工业用油等,也可以用来制作一些非食用性动物的饲料,从而实现了病死动物资源化利用的‘用干榨净’。”陈兴聪如是说。
该处理中心制定和完善了甘州区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审核上报相关程序,由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病死动物应当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报;乡镇畜牧兽医站接到畜主申报后,立即派专职兽医人员到现场对病死畜进行审核,拍摄照片留档,填写《甘州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登记单》(一式三联),并通知畜主将病死动物及时拉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畜主将病死动物拉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后,由中心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出具的《甘州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登记单》予以核实,并在《甘州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登记单》上签字盖章确认,最后按照农业农村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处理中心采用严密先进的生物化制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遏制了重大动物疾病的传播,促进了城乡绿色动物养殖、生产、加工和消费,推进了全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将病死畜禽在食物加工和饮食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易腐、易降解的废弃物,通过收集处理,发酵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与有机肥等,实现了病死畜禽的资源化处理。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秉持“绿色、环保、循环、节能,致力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致力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发展理念,甘肃方正沼气工程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甘州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型沼气工程总投资9137万元,由甘肃方正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投资经营,建设有厌氧消化装置2万立方米,年生产沼气735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4万吨,生产的沼气用于有机肥烘干、热电联产发电和周边厂区供电。产生的沼渣、沼液则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周围戈壁农业设施蔬菜种植和制种玉米、洋葱、甜叶菊种植的主要肥料,实现了废弃物循环利用、达到污染物零排放标准。
从办公楼出来,往南可走数百米,在厂区中央,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个“大胖子”——三个巨型发酵罐整整齐齐排成一线。
文章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网址: http://www.ddcqyzy.cn/qikandaodu/2021/012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