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2保护绿水青山保持高压态势 对畜禽养殖污染坚决
- 11/12全省首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出炉!云浮通过行
- 11/12金澜达环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11/12畜禽粪污处理,养殖业最头痛的问题,涂山环保
- 11/12菁华铺乡全力确保畜禽养殖业退出禁养区
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及防疫的重点分析
一、畜禽养殖过程中传染病的发生因素
简单来讲,所谓的“传染病”是指在养殖过程中由活微生物引起的具有高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与其他疾病相比患传染病的畜禽动物组织器官和结构都发生了异常,增加畜禽死亡率的同时也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就目前来看畜禽在养殖过程中,导致传染性疾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
(一)养殖户自身防疫观念的缺失
从某方面而言养殖户自身防疫意识的高低,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传染病的发生率具有直接影响,据调查现阶段养殖户由于对于传染病种类的认知较为局限,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只关注于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对于其他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不重视以及侥幸心理较为严重,由此在影响防疫、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波及。
(二)防疫防治工作未能落实到位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禽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各种规模的养殖场建设数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相比大型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养殖,由养殖户自发自建的小规模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为降低养殖成本,因此无论是疫苗的采购亦或是防疫设备的购置工作都存在严重的落后性,再加之养殖户对防疫知识的认知不系统、不全面都增加了传染性的肆意性。
(三)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规范
饲养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染病的防疫、防治工作质量也具有重要影响。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现阶段饲养过程中,由于养殖场选址的不科学、场内布局设置的不合理、饲料配制营养的不全面以及饲养密度过大、有害气体超标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在影响畜禽本身疾病抵抗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传染病的发生,与此同时再加之杀菌消毒工作的不到位、免疫程序不合理以及防暑降温工作的不及时,都对畜禽养殖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畜禽养殖过程中传染病的防疫防治对策
(一)确保饲养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进行畜禽饲养过程中,饲养管理工作的不规范、不合理是导致传染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从根本上强化畜禽自身的抵抗力,确保饲养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养殖机构亦或是养殖户在畜禽饲养时,需从根本上加强从源头控制传染病的重视度,除了要对养殖场进行科学选址外,还要通过定期杀菌消毒、通风透气以及根据畜禽不同生长期进行饲料的合理配置,以此在规避细菌滋生的同时满足畜禽的生长需求,最终达到预期的养殖目标。
(二)确保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落实
疫苗的提前接种从某方面而言有助于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现阶段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对于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接种时大多只是接种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接种工作的局限性增加了后期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为在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的同时确保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落实,养殖人员需根据区域畜禽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其他疫病的免疫程序,并在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提高免疫作业质量和效率,在避免其他病菌入侵的同时以达到预期的养殖目的。
(三)疫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传染病,当结果已经出现后为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尽快消灭传染源以及切断传播途径,是养殖工作人员当下作业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来看在养殖过程中,一方面当出现类似传染病病症后,养殖户需将患病畜禽进行隔离,并在第一时间邀请兽医对疾病类型进行诊断,以此来降低疾病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当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后,养殖人员不仅要加快对患病畜禽的治疗,此外还要加强对棚圈的消毒、清理工作,在有效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同时防止疫病的急速蔓延。除此之外在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实践过程中,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人员需根据当地畜牧动物的健康实况制定有效的防疫计划,并在对动物进行定期检查和有效记录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严格控制疾病的大范围传播。
三、结语
简而言之,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禽是传染病传播的三个条件,因此当传染病发生后养殖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切断其中一个条件,与此同时在当前畜禽养殖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养殖经济效益在农村经济产业效益中占据了重要比重,因此为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证畜禽业顺利健康发展,确保畜禽传染病防疫、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现已迫在眉睫。
文章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网址: http://www.ddcqyzy.cn/qikandaodu/2021/0115/523.html
上一篇:“小毛驴”成就脱贫“大产业”
下一篇:发酵饲料研究现状以及优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