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21四十年前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畜牧
- 12/12准内容(畜牧科技类杂志期刊)
- 12/09畜禽养殖业参考文献怎么写(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 12/07畜禽养殖业论文范文网(畜牧业经济管理论文)
- 10/22天津创新金融模式支持畜牧业发展活体畜禽也能
广西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现状
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自2006年7 月1日起施行《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目前,该办法已施行7年多时间,笔者针对广西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现状,深入养殖场作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概况 广西从2004年开始起动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截至2012年底,全区畜牧业累计认定无公害产地946个、认证无公害产品737个、获得畜牧业地理标志产品12个。2009年,按照农业部的部署,起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至2012年底共创建农业部示范场84个、自治区级示范场150个。无论是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还是标准化示范创建,都要求严格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工作。从施行情况看,绝大多数获得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创建的养殖场,基本上都能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养殖档案登记管理,其余养殖场则几乎未施行养殖档案登记管理。 2 施行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的成效 施行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可以说是一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绝大多数养殖场通过畜禽养殖档案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养殖场的经营管理行为。 2.1 建立了相关制度 包括免疫制度,消毒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及生物制品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技术规程等。 2.2 建立了相关档案 包括生产档案、防疫消毒档案、病死畜禽处理档案、员工培训档案、投入品使用档案及产品销售档案。其中:生产档案包括配种、产仔、哺育、保育、生长育肥、变动情况、存栏数等记录;防疫消毒档案包括消毒、免疫、抗体监测、诊疗等记录;病死畜禽处理档案包括病死因、解剖、无害化处理方法等记录;员工培训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记录;投入品使用档案包括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及生物制品的采购、使用、停用等记录;产品销售档案包括销售数量、销往地、运输车牌号等记录。 2.3 提高了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 施行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进一步增强了养殖企业的自律意识和监管意识,员工摒弃了懒、散、惰的不良习惯,使其组织纪律、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得到了增强。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了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规范了生产管理行为,在投入品采购、生产管理以及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一些养殖企业因此通过了HACCP、GAP等认证。 2.4 确保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畜禽养殖档案登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为生产全过程各环节可查提供了依据。如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抓住畜禽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建立的机会,开发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软件”档案管理模式,对追溯流程、追溯单元、信息采集点、追溯规模、追溯精度、追溯深度、质量安全关键信息、产品编码、生产档案记录等进行了定制,将追溯单元的原始生产档案中的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录入系统,通过追溯单元编码信息与质量信息的对应,形成物流与信息流的同步传递,在企业数据中心对各追溯单元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满足信息查询、质量监管的终端功能需求。通过这一档案管理模式,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产品直销香港,并在香港叫响了“永新源”猪肉品牌。凡建立了完善的养殖档案登记制度的规模养殖场,经几年来多批次抽检产品合格率均为100%。 2.5 提升了经济效益 畜禽养殖档案登记制度的建立为经济核算、物资盘点等提供了依据,使各种物资和投入品的周转质量提高、耗损率下降,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3 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结合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以及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的实施,各级业务部门和相关养殖企业在养殖档案登记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3.1 管理人员不稳定 绝大多数养殖场的养殖档案登记工作没有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基本都是兼职且人员轮换频繁。由于管理人员不稳定,导致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交接的资料、数据、案卷等不全或与基础信息采集的下线人员衔接不及时等情况时有发生。 3.2 档案登记不完善 养殖企业的养殖档案登记管理工作涉及多个行为主体,包括制度执行的管理层、部门、班组、具体执行人,投入品的供应、采购、保管、领用,以及产品的检验、检疫、销售等。各个环节行为主体都必须定时收集相关信息,密切配合,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当前养殖档案登记管理工作是由政府引导、企业自愿施行,虽然有《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但缺乏监管机制或宣传监管不到位,致使行为主体执行力不强、积极性不高,养殖档案登记不完善,缺项、漏项的情况比较多。 3.3 分类归档不科学 根据《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整个档案应分为生产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八方面内容。然而,有的养殖企业并没有按照登记内容分类并标清年、月、日进行归档。 3.4 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养殖企业登记的养殖档案没有封面、没有目录或没有装订,还有的养殖企业将养殖档案随意堆放,仅应付检查时整理一下,更谈不上专柜存放保管。严格按照养殖档案登记管理要求完整保存2年以上的养殖企业不多。 4 完善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的建议 4.1 提高业主思想认识 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具体工作,目的是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各养殖业主要站在利国、利民、利己的高度,充分认识养殖档案登记管理的重要性,将这一工作纳入养殖场的常态管理和考核指标,使之变成自愿、自觉行动。 4.2 落实专职管理人员 畜禽养殖档案登记管理是一项长期、常态、动态、平凡、繁琐、衔接性强但又枯燥无味的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责任心强、事无巨细、任劳任怨的思想品德。因此,要选好、用好、落实好专人专管,并相对稳定其岗位,给予相应的待遇。 4.3 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制定各岗位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4 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养殖企业施行档案登记工作前,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将信息采集登记的表格内容、栏目逐一解读,让每一环节的行为主体弄懂弄通各栏目的要求和记录方法。 4.5 结合纸质档案登记 生产一线各环节的信息采集人员每天严格按照各纸质表格的各栏目要求,不缺不漏、如实填入相关数据,定期交到计算机中心专人录入,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便于随时检查和长期保存。 4.6 规范分类归档和标识 将每一类表格按年、月、日集中归档,装订成册,并于封面标识清楚标题和年份。 4.7 设立专柜存放保管 购置专用档案柜存放养殖档案,并标识清楚年份、类别,同时做好防尘、防虫、防鼠等工作。 4.8 纳入国家扶持项目必备条件 做好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工作,政府引导至关重要。凡申报与畜禽养殖相关项目或国家重点支持的与畜禽养殖相关项目,以及带有行政行为的与畜禽养殖相关的认定、认证等,都将养殖档案登记管理纳入必备条件。 1 喂发芽饲料 一般用大麦、燕麦、绿豆等进行发芽,因其富含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饲喂幼畜禽、泌乳奶畜及种公畜,效果明显。 制作方法:先用水淘洗大麦等,清除尘土、杂质和瘪粒,以免发芽过程中发生腐烂。然后把淘净的大麦粒等放在缸内用清水泡24 h后,再清洗一遍,倒在竹筐内控水后,再装入缸内,上面盖上麻袋保温,使之尽快长出须根。发根时间由室温决定,天冷时约需72 h,天热时约需48 h。只要麦粒上长出2~3根须根,便可装筐,厚度4~5 cm。装后再经常洒水,目的是补充水分、降温,防止太热,每隔6 h淋水一次。装筐24 h后须根已长出很长,胚芽也已露出,这时应把麦粒轻轻翻动抖松。但仍须6 h淋水一次,在室温15~25℃的条件下,经过一天麦芽可长到0.5 cm,即可开始饲喂,一面喂一面继续浇水,麦芽可长达3 cm。但不要使其长得过长,因为颜色变成深绿后,不仅维生素含量减少,而且味道会变苦,纤维变粗,适口性变差,麦芽质量也会降低。 2 喂发酵饲料 将精饲料发酵后喂畜禽,也是增加畜禽饲料维生素的一种好方法。因为发酵饲料中繁殖了大量酵母菌,既能增加蛋白质,又能增加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 制作方法:用新鲜面包酵母100 g,溶于适量温水中,拌入精料50~75 kg,搅拌装入缸中,上面盖麻袋保温,经12~20 h即发酵成熟,待散出酒香味,即可加入30%的精料饲喂。如能添加些鱼粉,发酵更好、营养更丰富。 3 喂松针饲料 冬春用松柏树针叶可代替畜禽青饲料。松针不仅含有蛋白质中十几种氨基酸和十几种常量及微量元素,而且富含大量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叶绿素、杀菌素等,能防止畜禽维生素缺乏,保证幼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只要在畜禽饲料中加入0.05%,禽的产卵率可提高6.1%,喂育肥猪增膘快,可提高12%左右。松针全年均可采集,但以冬春季采集质量最好、营养含量最高。
文章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网址: http://www.ddcqyzy.cn/qikandaodu/2020/0529/338.html
上一篇:畜禽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下一篇:国内外畜禽粪污治理专利态势分析